English

不囿以洋 不困于中

1999-03-04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无论是专家和普通的读者,看了艾生的版画,大概是很难沉默不语的。那是很有个性和特色的,换句话说,是极富于艺术冲击力量的。有的像狂风骤雨,有的若春阳山花,也有些则是秋露霜叶……一幅幅赫然展示着,浓缩了陕北生活,诗化了黄土山峦。是抽象化了的人间具像,形象化了的人生哲理。是血与火,是感情结晶,具有耐看、耐嚼、耐人寻味的强烈效果。看着、咀嚼着、品味着,你就情不自禁地要生感慨、要发议论。

有人讲,艾生的版画是对传统的叛逆,我显然不同意这种看法。当然他的理想追求和艺术实践也不是传统的奴隶和翻版。我们今天所讲的“版画”,是并不同于本来意义上的传统中国版画的,不同于那些平面石刻画像和木版年画。中国现代版画,原本并不存在多么深厚的民族传统。假若以鲁迅先生介绍柯勒惠支,麦绥莱勒等人的作品算起,也就六七十年的历史。如果从这类艺术品种漂洋过海传入中国算起,也不过一百多年时间。

新中国诞生以后,五六十年代我国版画创作曾经出现过令人赏心悦目的繁荣。不但在作者数量和作品的质量上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局面,就是在品种的多样上也是空前的令人兴奋。其中东北黑土地上赫然呈放的套色木刻,南国水乡五彩缤纷的水印木刻,加之铜版、石版、丝网等材料的运用,令人目不暇接。与此同时,也使人感觉有些困惑不安。即版画艺术在发展前途上如何更能保持自身风格,而不至于被别的画种所同化?这其实是修军等一大批西北地区的版画家所担忧警惕和在创作实践中刻意探索的一个课题。在这方面,值得敬重的修军先生堪称是一位执着而成功的探索者。他数十年如一日,手持钢刀面对梨木板,在自己的黑白世界中埋头苦干,甚至是惨淡经营,以丰富的创作实绩和不同凡响的艺术风采有力地回答了上述问题。构图的凝炼,刀法的冼练粗犷以及拔山盖地的气势,无不透出东方艺术不同于西方的含蓄隽永的魅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修军先生,他在版画创作的民族化道路上,跨出了坚定而豪迈的一步。

“艾生是修军艺术的第一继承者”。这是我在读了艾生的木刻,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他的艺术风格逐渐显露,趋于成熟的作品之后,我产生的一个念头。而当我比较系统地研究过他的创作道路和艺术追求之后,我又感觉这个结论有些不够准确。诚然,修军是很诚挚地赞赏过艾生的作品。但细究根源,那并不是因为两人的作品风格相近,而是因为同出一源。修军的艺术不是照抄照搬、临摹前人,而是人民的创造和生活及其自然景观的铸造。是积西北风情,三秦风光,陕北风物之灵气于一刀,熔秦砖汉瓦,唐诗宋词精华为一炉的艺术结晶。而艾生的创作则是收炎黄文化之雄风,取陕北民间艺术之灵气,撷黄土沟壑之民情,纳延河宝塔之精神于一胸,然后运斤成斧,左砍右斫,劈凿而就。由此可见,从古元、修军到艾生,三代倔匠、三代“叛逆”:不囿以洋,不困于中,师承自然,师承生活,硬是要在没有路径的荒原上,开劈新路,成家立业。要讲“传统”,这种开天劈地的精神,或许才是最为值得褒扬和继承的优良传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